借力翔业集团DDI项目成果全方位构建人才发展体系
本报厦门讯(通讯员寇昊敏院萌)4月22日,翔业集团旗下厦门空港公司人才发展项目正式启动。借助翔业集团DDI项目的技术成果运用,厦门空港公司将全方位构建其人才发展体系,发掘和发展潜力人才,建立长久的人才竞争优势,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围绕项目目标,厦门空港公司将携手翔业集团人力部共同完成一系列人才发展落地工作,包括:公司部门、分部、班组三个管理层级能力素质模型的搭建、能力测评工具的开发、目标选材技术的培训和运用、“人才库”的构建、现职管理人员和高潜人才的能力发展规划和实施、绩效管理优化等。
确立标准构建人才梯队
为加速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厦门空港公司自2011年开始实施《储备干部培养方案》。在第一个培养周期里,已有2名储干通过公开招聘进入管理干部序列,10名储干成长为一线岗位班组长。但从现状上看,人才储备和干部队伍结构还不够理想。
由于航空行业的特殊性,厦门空港公司管理干部的主要来源是内部培养、选拔晋升。因此,建立明确的人才标准,形成科学的评估手段,实现人岗匹配和战略性地发展人才十分必要。厦门空港公司计划通过人才发展项目,以科学的遴选和培养手段,加速内部人才的发展和培养,增强储备人才的胜任力,推动各级人才持续成长,从而建立起管理人才梯队,实现人才战略与公司发展的统一。
目标选材针对性发展
项目启动后即将展开三个层级管理岗位的能力素质模型构建和测评工具的开发。厦门空港公司5月份组织的班组长招聘以及未来的管理干部招聘将会增加应聘者能力测评环节,面试官将会接受“目标选才”培训,在答辩环节有《面试指引》引导发问,并根据记录的STAR做出更为科学和精准的选择。
项目组还将开发储干能力测评工具,形成“人才库”培养计划。厦门空港公司今年将对5年内入职的储干进行能力测评,发掘高潜人才,建立“人才库”。公司将制订储干各阶段能力发展规划,为储干量身定做“学习地图”,实施职业生涯规划,并对高潜人才倾斜资源,加速培养。公司同时将形成人才培养的跟踪、考核、评估机制,实现“人才库”的动态管理。
此外,厦门空港公司表示,还将根据现职管理干部能力测评结果,进行能力差距分析,制订和实施针对性的群体能力发展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