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货站 吴玉华 慕双双
2003年9月9日,海峡两岸民航界首个合作项目——厦门国际航空港空运货站有限公司诞生了。十年来,厦门货站以“打造专业化区域性航空物流枢纽”为战略目标,持续追求航空货运保障能力和服务品质的提升,在安全管理、生产经营、服务举措以及团队建设等方面不断提高,实现货邮吞吐量持续十年的增长。回首十年间,厦门货站在航空货运行业道路上硕果累累。
十年来,厦门货站累计完成货物处理125.8万吨(毛重),年平均增长11.4%;累计收入7.28亿元,创造税收4.66亿元,从2004年起连续9年被评为“湖里区纳税大户”,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和社会效益。2012年,厦门空港完成货邮吞吐量27.15万吨,全国排名第八(其中国际货邮排名第五);其中,厦门货站完成18.6万吨,占比达68.5%,与2003年的6.99万吨和58%占比相比,完成货量和占比均大幅增加。2012年,厦门货站被评为国家级AAA物流企业,并成功成为CARGO2000准会员。
凭特色优势打造精品服务
十年来,厦门货站凭借丰富的航线网络资源、功能齐全的硬件设施、良好便捷的通关环境、完善的配套服务产品以及专业高效的服务团队形成了厦门货站独特的竞争优势,并打造出专业、安全、优质、高效、具有货站特色的精品服务。
作为首家获得中国民航局认可、具备航空危险品地面运输业务操作资质的作业单位,厦门货站不断提高危险品运输保障能力,按IATA标准建设了9类危险品仓库;一线作业人员100%通过民航危险品操作资格认证,29人通过IATA危险品收运资格认证;同时,引进第三方专业认证机构(DGM公司)进行危险品收运服务,为客户提供了便利。2012年,厦门货站共处理危险品2.5万票,843吨,收运量和收运水平均居全国前五位。同时,厦门货站还具备了大件货物和活体动物专业保障能力,多次成功保障了“汽车、飞机模型、精密仪器、航材”等大件货物和熊猫、鄂鱼、藏獒等多种活体动物的进出港操作。
厦门货站始终致力于管理和生产的信息化建设,不断采用先进信息技术提高航空货运链各环节效率。通过引入物联网技术,在国内货站率先实现货物全程处理无纸化操作;与深圳航空、中货航和中国航信公司合作,实现国内第一个跨平台的电子货运,提高单证及货物处理时效,增加客户让渡价值;加入CARGO2000组织为货站引入了新思想,目前货站正在筹划建设的CDMP平台,将有助于货站实施可衡量的质量标准和管理体系,为客户提供国际标准的地面操作服务。目前,厦门货站的货运信息化管理水平在国内同行中名列前茅。
为了提高货物通关时效,为客户营造良好的通关环境,厦门货站着力于打造一体化的通关流程,成立联检报关中心,在货站内即可完成货物交运、提取、报关、报检的全部手续;长期与机场海关等联检单位保持良好互动关系,推动机场海关推出的“提前申报、实货放行”的预清关服务、F通道快速通关模式、预约加班制度,“属地报关,口岸放行”的报关政策以及进港无纸化申报的模式,大幅提高了通关效率,提升了顾客满意度。
借区位优势大力拓展市场
厦门货站地处闽南经济区核心地带,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是辐射福建全省连接粤北、浙南、赣南的重要航空货运枢纽。十年来,厦门货站持续加强市场营销力度,发掘适合货站特色的营销方式,多渠道、多方式进行市场拓展,以应对全球经济危机、次贷危机以及欧债危机的冲击与洗礼。
为进一步引导客户提升出口量,厦门货站建立大客户专案保障模式,定期拜访航空公司和货代公司,建立常态沟通渠道,推出差异化、个性化服务产品。加强同保税港区的合作,推行象屿保税区住店业务,成功保障象屿国际进出港货物的顺利操作,将服务前置,开创了货站延伸服务的模式。
为强化厦门货站的中转集散地位,拓展腹地货运市场,以更好地吸纳货源,增强货物集散能力,厦门货站开通监管卡车转运服务,实现陆空联运;联合航空公司、货代、海关主动向腹地市场推介,结合货代奖励政策,成功开通广州地区业务,吸纳货源。
因应国内快件市场和第三方物流的高速发展趋势,厦门货站提出设立厦门机场快件监管中心方案;加大对顺丰速递、邮政速递等快件公司的推介力度,通过装库保障模式,推动航空公司增开货机航班,进一步提升快件流量;通过与邮政速递物流中心和航空公司的多次沟通接洽,成功引入EMS国际快件的第三方代理。
继往开来,厦门货站将进一步规范、细化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将货站打造为“专业化区域性航空物流枢纽”,为福建全省及江西、广东、浙江等省大部分地区提供高品质的物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