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综合讯(记者 林淑惠)10月22日是厦门空港通航30周年的日子。“三十而立”,当年的“小航站”,已变为如今的“全球百强机场”;它羽翼丰满,架起通往世界之桥,力促厦门经济腾飞翱翔。
10月20日,厦门空港在全新亮相的园林广场举行“通航30周年暨助力福建乡村教育公益行动”主题活动。一如既往的低调、务实,集团再次简化庆典仪式,继续长期倾力的扶持贫困乡村教育事业,将所节省的经费用于举行“福建乡村教师奖教台湾行”、为贫困学校建设“航空科普角”等活动,通过开展公益行动,为三十而立的厦门空港庆生,放飞更多希望和梦想。
三十载发展让厦门与世界更近
30年来,厦门空港已从设备简陋的“小航站”发展成为设施设备先进齐全的现代化国际空港;从只能飞安-24以下机型的小飞机,到如今飞行区等级为4E级、能够起降波音747-8等各种大型飞机。
回首30年间,这是一个几何级数的巨变:通航后的7年时间,厦门空港实现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2004年,实现了旅客吞吐量从100万到500万人次的升级;而此后仅用了5年,厦门机场于2009年顺利实现了旅客吞吐量从500万到1000万的跨越,顺利晋级“千万级”机场。
140条国内、国际航线,49家运营航空公司,通达全国88个城市和荷兰、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一张覆盖国内大中城市及东南亚地区乃至欧洲的航空运输网络,承载起厦门与世界的交流。今年,厦门空港旅客吞吐量将直逼2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将达30.25万吨,飞机起降16.8万架次。
据统计,30年间,厦门空港共运输旅客1.61亿人次、运输货邮330万吨、起降飞机157万架次,平均增长量分别为:19.10%、 20.16%、20.08%。经过30年的发展,厦门空港已成为东南沿海最繁忙的机场之一,客、货运输量在全国近200个机场中分别列于第11位、第8位,其中,出入境旅客和货邮吞吐量多年位居全国前5位。作为国内民航第一家上市公司,厦门空港创造了11年内9次荣获国内“旅客话民航”第一名的纪录。自2010年开始,厦门空港连续两年在全球1400多个机场中跻身百强,排名稳步提升。
繁荣,是发展的剪影。根据ACI(国际机场协会)的研究数据:每100万航空旅客可为周边区域创造1.3亿美元的经济收益和2500个就业机会,如今的厦门机场,已每年为厦门及周边地区带来超过20亿美元的经济收益和4万多个就业机会。
欢聚于一堂 为孩子打造“航空盛宴”
20日的活动以“美丽空港 放飞希望”为主题,来自厦门、福州、龙岩、南平、漳州五地乡村小学的60名师生代表以及驻空港各单位领导、厦门空港员工等2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厦门空港通航30周年。新华社、中新社、福建日报、厦门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到场采访报道。
当天,厦门空港携手厦门空管站、航油公司、厦航、山航等23家单位现场认捐“爱心树”,为30所福建乡村贫困小学分别捐建价值万元的“航空科普角”,包括静态类航空模型、航空知识看板等,为乡村孩子创造崭新丰富的科学知识平台。
活动现场设置了航空模型展示平台、航空模型制作区和表演区,从航空科普知识讲解、航空模型展览到模型亲手制作、放飞,一场关于航空知识的“盛宴”呈现在孩子们眼前。来自福建各地乡村小学的孩子们还参观了厦门空港候机楼,并与飞机第一次“亲密接触”。
持续做公益 组织乡村教师赴台交流
简单的仪式上,厦门空港表示,将秉承集团务实做公益的传统做法,把庆典仪式所节省的费用悉数投入福建乡村公益教育事业,借助“翔业爱心基金”的平台,组织开展“福建优秀乡村教师台湾奖教行”活动。
为了给长期坚守农村教学一线的优秀乡村教师提供一个拓宽视野、启发激励的交流平台,激励乡村教师重新理解教学的意义和价值,促进自我成长,“翔业爱心基金会”已从福建地区挑选30名优秀乡村小学教师,将于11月中旬赴台湾开展为期一周的交流观摩活动。包括台湾乡村学校教学活动观摩、两岸乡村教育座谈交流、社会人文景观参观等内容。
据了解,此次奖教行活动将是福建省乡村教师首次赴台交流,将有效推动两岸乡村教育界的交流合作,建立两岸乡村教师相互了解、业务沟通、情感交流的重要纽带,初步形成两岸乡村教师共同发展平台及相互支持的服务体系。